外向与内向
2023-07-09 16:49:21    个人图书馆-ldwxsze6m5gfyv

刚搬到一所20平的小房子,下午去超市买了些面包、饮用水、酸奶等可供人深居简出的物品,回来刚下电梯,发现一个跟我一般高(180CM)梳着背头脸有些黑的小伙子从我住房间的大厅中走出,他看我要进去,立刻走上前来,右手前伸,

“你好,我是你的新室友,明天搬进来。”言辞中带着一些生涩,勇敢中带着一丝胆怯。


(相关资料图)

我下意识的把手也伸出来,握了上去,客套的说了句:

“幸会了。”

第二天他果然搬了进来,时间点也凑巧是自己刚从洗漱间出来,于是上去寒暄了几句,然后加了微信好平摊电费。虽然自己长得颇有攻击性(一个事实)但其实略讨好性人格,所以语气态度自然是沉静友爱的。言谈间了解到他是行将毕业又因疫情滞留在家耐不住寂寞于是跑出来的学生,聊了几句我就回去了。

没成想大概三分钟后就听到了敲门声,推开门一看,黑黑的脸,油光可鉴的发型,没错,是刚才打过照面的小老弟,我还没问他有什么事吗,他就先说:

“可以进来聊聊天吗?”

又不是女孩子,看到我还算整洁但杂乱无章的房间也没什么可尴尬的,就请他进了来,因为没有多余板凳,也没请他坐,自己就站了起来,闲聊七八分钟后,我觉得他该走了,就自己坐下,因为要忙自己的事。刚一坐下他说:

“你先忙,以后咱们有空再聊。”

“好好,有空再聊。”

这番遭遇算是告一段落,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外向”与“内向”这两个关键词,关于外向与内向标准的划分,以前看过一说法,讲能从实景人际交往中获得能量的人属外向,内向的人在社交活动中则会极大消耗能量,而独处则会补充能量。一开始我觉得这个划分是极对,后来根据实践发现有偏差,经验的总结是,人独处久了与人交往会获得能量,一直与人交往再独处也会获得能量,总之自己是这样的,当然总的来说,就我自己而言与人实际交往还是会极大消耗能量的。所以我又给内向和外向自己划分了个标准,就是以陌生人为对象,享受并付诸实践进行积极社交的人为外向,不享受这一过程的人为内向,一切从主观角度出发。

像这个黑黑的小伙子,分明就属于外向了,我除了对可爱的女孩子(虽然常碰壁),还真没有做过这类事,积极的问好,握手,还有来敲门(虽然这一系列行为或许对很多人会形成冒犯)。有一个初中同学,少年时人群中寡言少语,举止拘谨,大学毕业后一起吃过一顿饭,聊之后的人生经历,因囿于年少时的内向,所以大学时各种锻炼自己,在人群面前讲话,做各种兼职,我把这视作外向并感叹人的精神往往是会往与自己青春时相反的方向发展,我大抵也是这样。

另外得承认在大多数行业里,只要存在竞争,内向性格确实是要比外向性格处于劣势的,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建议扬长避短。

社会广泛热议的“冠名权”风波让我意识到,人的姓氏实际是赋予人的社会属性而不完全属于“自己”,于是我决定改名了,暂时改名“永恒之海”

欢迎大家关注。

关键词:

上一篇:申报时间截至7月31日 第五至九批台湾特聘专家考核开始
下一篇:最后一页